近日,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揭晓,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2008级校友、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祝宁榜上有名。这位躬耕农业一线14载的"草莓博士",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京郊大地为卷,谱写了新时代农业工作者的奋斗篇章。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跨界者"
作为北京农学院毕业生、高级农艺师,祝宁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她带领团队创新研发"草莓京苗北育技术体系",通过高海拔种苗培育、环境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草莓提早30天上市,亩均经济效益提升8.6%。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让昌平草莓占据市场先机,更辐射带动全国5万余亩草莓基地增产增效。
产业升级的"智造先锋"
面对传统草莓产业同质化竞争,祝宁构建起"五彩草莓"品种体系,引进筛选200余个特色品种,创新盆栽栽培模式,让草莓走进千家万户阳台。她打造的"草莓+X"套种模式,将口感番茄、迷你西瓜等作物与草莓科学搭配,使单栋温室增收超2万元,累计带动全区增收600余万元。在兴寿镇辛庄村,她主导建设的草莓产业园集成智慧化管理、水肥精准调控、绿色防控等技术体系,树立起现代农业样板标杆。
乡村振兴的"科技旗手"
年均下乡210天,足迹遍布13个镇70个村,祝宁用脚步丈量农业发展的每个细节。她创建"五个一"服务模式,编写技术规程,建立技术指导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400余人。面对红蜘蛛防治难题,她推广生物天敌技术;针对雨季起垄困境,她创新提早作业方案;为填补夏季番茄市场空白,她研发越夏栽培体系,每个技术突破都凝结着"把论文变成致富经"的初心。
农旅融合的"跨界设计师"
在祝宁的规划下,昌平农业呈现出"科技+景观"的双重魅力。她首创的"秋季油菜花海"花期持续45天,打造出北京最晚秋景观;推动建立的"一村一品"特色种植格局,让每个村庄都绽放独特产业魅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超万元,更让农业成为市民向往的"诗和远方"。
深耕乡村振兴一线,祝宁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3项,主持编写专业著作10部,获授专利20项,发表核心论文80余篇。祝宁的成长轨迹诠释了北京农学院"厚德笃行,博学尚农"的校训精神,她的奋斗故事将激励更多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这位"草莓女神"正以不懈创新继续描绘着现代农业的绚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