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正是同学们树立崇高志向和远大梦想的最好年华,我想跟大家谈谈学习与成长、使命与担当。”9月11日,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为全校学生讲“开学第一课”,近8000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听课。“学校始建于1956年,66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使命,先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知名的企业家、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杰出的...
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入了解、主动服务基层和一线,将课堂中和实验室中所学延伸到书本外,把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学农爱农的专业自豪感,北京农学院动科学院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i数智i奶牛i未来”实践团赴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开展实践活动。精心策划确定目标近年来,北京地区奶牛单产稳步升高,但受资源环境、政策、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奶牛场数量持续减少。北京基本形...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连日来,北京高校学生陆续返校,面对近期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农学院组织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和相关二级学院300多名党员、干部、教工,下沉一线,做好学生返校期间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服务员”。在学生返校现场,坚守岗位的党员、干部、教工们正在疏导交通、帮学生搬运行李、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维持秩序、解答咨询问题……党员们用实际行动为返校学生筑起了一道安全...
8月底以来,在京高校学生陆续返校,面对近期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扎实做好学生返校期间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健康,北京农学院组织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和相关二级学院300多名党员、干部、教工,下沉一线,主动作为,当好平安返校的“服务员”,为学生有序安全返校保驾护航。在学生返校现场,坚守岗位的党员、干部、教工们负责疏导交通、帮学生搬运行李、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及维持秩序、解答咨询问...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农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以钉钉子精神打好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确保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制定细化责任清单,层层推动落实。全面贯...
7月23日,北京农学院“市外桃缘”实践团赴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深入基层,开展为期多天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7月23日至29日,“市外桃缘”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常丽红老师、周旭平老师和高程达老师的带领下,十余人赴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深入基层,走进田地,开展对寅洞村大桃现状的调研及多元属性的挖掘,驱动创意助力大桃文创发展,开展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实施教师党支部“师德铸魂”工程、“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结对共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近日,作为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入选团队,北京农学院“夏樊小队”乡村实践团前往“农业中关村”主阵地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助力东樊各庄村乡村综合体建设,积极探索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些天,他们走进田间和村民一起劳动,走进乡村深入了解当地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融入村民生活。出效: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探索乡村综合体是北京农学院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已作为一项...
十余年如一日,他深入北京田间地头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足迹遍布北京郊区各个乡镇,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实现了北京甘薯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甘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他就是被评为“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个人”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波。推广新品种 甘薯亩产量提高到3000千克以上十几年前,赵波做过一个种植户行为分析的调查研究,发现70%以上的农民最希望得到新品种的支持,...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提高饲养水平、提高产奶量和提高鲜奶品质的有效途径。我国青贮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发展较晚,2000年以前主要使用玉米秸秆、玉米农家种、分蘖型玉米或普通玉米代替,生物产量低,且营养品质难以保证,影响了牛奶品质和养牛业发展,畜牧业迫切需要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潘金豹教授团队从1999年开始,北京农学院青贮玉米育种团队,在潘金豹教授的带领下潜心研究我国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工作,...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提高奶牛饲养水平、提高产奶量和提高鲜奶品质的有效途径。我国青贮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发展较晚,2000年以前主要使用玉米秸秆、玉米农家种、分蘖型玉米或普通玉米代替,生物产量低,且营养品质难以保证,影响了牛奶品质和养牛业发展,畜牧业迫切需要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潘金豹教授团队从1999年开始,北京农学院青贮玉米育种团队,在潘金豹教授的带领下潜心研究我国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工...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农学院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
为落实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强化“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在东峪村“第一书记”原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1级毕业生李超群的协调联系下,北京农学院“古树+民宿”融合促振兴—“同心创艺,栗香随行”实践团师生前往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前期调研,为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本次实践活动园林学院高成琳为团队主要负责人,与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赵文婷,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王润共同带领...
正在召开的2022年北京高校暑期工作会,各高校书记和校长紧紧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深入思考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军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系统适应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必须回答好的战略性命题,高校使命重大、责无旁贷。北京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
正在召开的2022年北京高校暑期工作会,各高校书记和校长紧紧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深入思考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军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系统适应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必须回答好的战略性命题,高校使命重大、责无旁贷。北京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丁静)记者18日从北京农学院获悉,学校一个调查团队在北京市房山区蒲洼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大型水生昆虫——巨齿蛉。北京农学院团队发现的东方巨齿蛉。(北京农学院供图)东方巨齿蛉体型巨大,成年成虫一般体长5l毫米至83毫米,因其头部长有两颗巨牙而得名。巨齿蛉对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当水体发生污染,或者酸碱度突然改变时,它们会迅速在这一区域消失,因此也被称为“水质指标昆虫”。受人类活动和城...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发展较晚,2000年以前主要使用玉米秸秆、玉米农家种、分蘖型玉米或普通玉米代替,生物产量低,且营养品质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牛奶品质和养牛业发展,畜牧业迫切需要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从1999年开始,北京农学院青贮玉米育种团队在潘金豹教授的带领下,辛苦耕耘20多年,以解决我国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为己任,以让中国人完全喝上国产优质牛奶为目标,潜心研究我国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工作,为...
巨齿蛉北京农学院供图诱捕现场北京农学院供图近日,北京农学院智慧农业研究院昆虫多样性调查团队在北京市房山区蒲洼自然保护区发现东方巨齿蛉。据团队负责人、北京农学院教授徐践介绍,东方巨齿蛉是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虫——巨齿蛉的一种。巨齿蛉是广翅目齿蛉科昆虫,生命周期约有3—4个月,要经过卵、幼虫、蛹,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巨齿蛉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对水源格外依赖,并且它的幼虫生命十分脆弱,当水体发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