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北京高校100余支社会实践团陆续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在房山区的蒲洼乡,北京农学院师生建设了一个智慧蜂场,利用专业所学研发出智能蜂箱设备和管理认养系统,助力蜂农提质增收。智能蜂箱上岗不到半年,当地蜂蜜产量翻了一番,高效的蜂场管理系统也帮助蜂农减少了超50%的人工消耗。房山区最西部的蒲洼乡与河北涞水相连,这里峰峦叠嶂,分布着多种动植物,不仅是市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中华蜜蜂主要的生活和繁殖区域。在当地...
暑假期间,北京农学院多个服务乡村振兴的师生实践团来到京郊乡村,在桃园里上起生动“大课”,为桃农送去实用技术和新的销售方式,也通过现场实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助力果品产业振兴,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情怀。技术培训送到桃园让桃农听得懂、学得会眼下正值脱袋、摘桃的农忙季节,在平谷区夏各庄镇安固村,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果树专家王志忠结合果园实际,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桃树夏剪的管护要点并进...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农学院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优势,为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2020年,学校引智帮扶低收入案例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首批最佳案例。2021年,学校提交的《发挥平台资源优势 提升精准帮扶成色》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北京市属高校。 激发人才活力,点燃服务乡村...
8月5日,北京市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农业农村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相关领导、北京市首批100名“头雁”学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当前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背景下,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首都样板和首善示范,需要京郊乡村人...
8月5日,北京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启动,首批100名“头雁”学员正式入学。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8月5日上午,北京市、天津市、青海省作为首批启动。启动仪式上,“头...
平谷大桃插上文创的翅膀 助力乡村振兴 (baidu.com
图为开班第一堂课授课。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陈杭)5日,北京市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当前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的背景下,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首都样板和首善示范,需要京郊乡村人才强有力的支撑。北京市今年起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带...
日前,北京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启动,首批100名“头雁”学员正式入学。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近日,北京市、天津市、青海省三省市首批启动该项目。启动仪式上,“...
连日来,来自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的青年学子,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假期。了解乡村底蕴、学习红色文化、调研特色产业、用专业技能为农民解忧,在一幅幅图片的记录下,北农人以满腔热情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身影仿佛犹在眼前。今年暑期,北京农学院共有400余支队伍共计2100余名师生,奔赴北京各区和京外22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此次暑期师生社会实践组建了科普志愿服务队、师生服务“乡村振兴”...
十几年前,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波做过一个种植户行为分析的调查研究,发现70%以上的农民最希望得到新品种支持,其次是机械化种植技术扶持。因此,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就从哪里入手帮助他们。”前不久,他被评为“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个人”。赵波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2016年以...
近日,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来到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的田间地头,为生物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此开展实习实践的同学们,讲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赵锋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百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重点讲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分析了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现代农林人才与科技的迫...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雅)日前,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农学院在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举行平谷区低碳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交流会。会上,北京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汇聚统战资源助力平谷乡村振兴的情况,充分肯定示范项目在助力平谷区绿色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仲丛生表示,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力量与平谷区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始终积极输送各类人才进村下乡,参...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到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在田间为学生讲了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农业院校师生的使命是什么?赵锋说,要担当强农兴农使命,把爱国爱党信念,转化为强农兴农使命和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把爱国爱党落实到强农兴农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行动中。农口专业学生如何学到真本领?赵锋勉...
“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只有脚下多沾泥土,心中才会有方向、有真情、有力量。”7月26日下午,一堂生动、深刻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的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的田间地头开讲。讲课人正是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教授。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教授将“大思政课”讲在田间地头(左六)赵锋站在田间地头,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为同学们重点讲...
7月26日,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到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为正在基地实习的该校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讲了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课堂就是田间地头。赵锋带领学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重点讲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首都北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现代农林人才与科技...
为了推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我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7月26日,党委书记赵锋到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在田间地头为我校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在此开展实习实践的学生,讲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赵锋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为同学们重点讲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部署和要求,深入研究探索适合首都农林院校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将思政课中的“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红绿融合”思政金课,服务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林人才。一是建章立制引领“红绿融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