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首页 > 正文

国院名师讲坛(2):擎红旗渠精神之火 照师德师风建设之路----国际学院师生同上一堂“立德树人”思政课

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国际学院教工党支部牵头组织,邀请电影《红旗渠之恋》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导赵华卫,于5月14日做客国院名师讲坛第二期,精彩讲述《传承红旗渠精神 凝聚新时代力量》主题报告。

24F2B

在教学楼B座102教室,赵华卫播放了电影《红旗渠之恋》片花,一下子将师生拉进了战天斗地的红旗渠建设现场。他结合自己十余年的对外宣传工作经历,以及拍摄电影《红旗渠之恋》的历程,带领师生回顾了红旗渠建设的历史背景,用一幅幅黑白老照片重现当年建渠那充满血汗的峥嵘岁月,生动再现“人工天河”的建造奇迹,让大家深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68042

赵华卫借用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考察调研时强调的要发扬传承红旗渠精神,勉励师生摒弃骄娇二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驰而不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他认为,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抵制"四风"的思想武器;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转化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实际行动;以"十年修一渠"的定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八项规定这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渠碑"永远闪耀光芒。他提出,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精神引领和实践路径:其“自力更生”激励教师坚守职业信念,主动提升专业能力,破除职业倦怠;“艰苦创业”倡导教师以奋斗品格应对教育长线投入,抵制功利化倾向;“团结协作”推动构建跨学科育人共同体,通过“传帮带”机制促进经验共享;“无私奉献”则厚植教育情怀,引导教师超越绩效指标,关注学生全面成长与社会责任。高校可通过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师德培训、创新评价机制、搭建师生共研实践平台及弘扬红色文化等举措,实现精神赋能与师德建设的深度融合,从而增强教师内生动力、抗压韧性及团队协作效能。

21F04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与赵华卫继续交流探讨。大家纷纷表示,虽然新时代已经不像红旗渠建设时那般艰难困苦,但红旗渠精神仍是奋进新时代的精神火炬,必须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作为农业院校的师生,要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迎难而上,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勇攀科研高峰,突破种业振兴、智慧农业等“卡脖子”技术;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扎根乡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际学院党总支以实干创先年为契机,在各项工作中系统性融入红旗渠精神,将构建“精神引领—制度保障—实践深化”的师德师风建设生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