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首页 > 正文

“清韵寄耕读 非遗传乡音” 师生走进春泽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清明润土话春耕,执锄静心养性灵。我校师生走进春泽园开展“清韵寄耕读 非遗传乡音”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构建“以手耕田,以文耕心”的双重维度,在感受自然之美与释放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中调适情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挑战,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垄上听青语 躬耕愈岁时

清明非遗里的园艺疗愈课

在农艺专家示范下,师生们分组协作,执耒耜、播春种,手指触碰湿润土壤的瞬间,掌纹里嵌入的不仅是春泥的温度,更是在节气律动中找回的生命韵律。在翻涌的新泥气息中体验传统农事智慧,通过松土、播种等劳作建立与土地的深度连接,在躬耕实践中完成了一场静心感知的生命教育。

槌落惊春色 心印现流光

清明非遗里的疗愈图谱工坊

在春泽屋内,师生们将来自春泽园的新鲜花卉、叶片一一挑选,精心排列于洁白的帆布包之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绽放。师生相互配合,一人细心地固定植物,确保每一寸纹理都能清晰展现;另一人则手持木锤,细细敲打。槌声起落间,仿佛敲打出内心的声音,或喜悦,或沉思,或激动,或宁静。这些情绪,与春天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纽带。

诗脉越山海 耕心印岁时

清明非遗里的跨文化疗愈场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参与者们依次上前,随机抽取诗词卡,他们用中英双语演绎着每一首诗歌,或深情款款,或抑扬顿挫。每张卡片都承载着不同的心理投射,参与者将诗中的哲思转化为现实的心理能量,在跨时空的对话中完成了一次温柔的自我疗愈。

这场充满泥土芬芳与文化厚度的实践,既是对“以劳树德、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躬身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归属感和安全感,为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参与者在亲手耕作中感受自然节律,于传统文化浸润中领悟生命智慧,既传承了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又在劳动中实现了生命能量的转化与升华。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根据 2025 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系列活动要求,让学生在体验自然与艺术表达中感知生命美好、释放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提升感受爱、体验美的能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活动由学生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与国际学院联合主办,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班团支部和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团支部承办,国际学院、智能学院3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