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扎实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根据《学校内涵发展大讨论整体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学校新闻网特推出“内涵发展大家谈”系列报道。(含书记院长谈内涵发展、职能处室负责人谈内涵发展、教师谈内涵发展等)。现推出“书记院长谈内涵发展”,陆续刊发各二级学院(部)书记、院长关于二级学院(部)内涵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国际学院总支书记 董磊
随着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对于高质量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学校国际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有力的支撑。国际学院作为学校国际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回顾十五年的办学历史,国际学院以创业的精神,不断摸索,从无到有,办学规模逐步稳定,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实现了学校国际化发展阶段性目标,成为学校国际化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实现国际学院内涵发展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学校国际化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学校国际化教育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开启国际学院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我认为,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要认清机遇挑战,坚持问题为导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国际学院发展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的办学机制,随着时代发展,支撑原有发展机制的土壤与环境已悄然发生变化,旧机制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要创新机制,解决学院在内部管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发展动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院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标准进一步完善师资规模,同时积极构建平台,助力教师发展,提升师资质量,解决好师资匮乏、稳定性较差、教师职业发展不明确等问题,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在中英、中澳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加强与外方院校之间教学研究工作,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大实践教学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顺应互联网社会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当下“互联网+”正在改变各行各业的生态,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革新传统思维,积极迎接00后互联网新生代的到来,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学习需求,积极调试我们的经验模式、组织架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等等以适应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是实现内涵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实现日常管理的高效化,服务的精准化,让“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路”,提升行政效能,促进科学决策,推进内涵发展。五是加强思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党总支在学院内涵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度参与中英、中澳合作项目管理,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学风长效机制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中国情怀、世界眼光”,服务好师生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