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学校召开内涵发展大讨论总结汇报会。校长王慧敏主持会议,党委书记杨军,副校长姚允聪、张铁强,纪委书记李伟书出席会议。学校全体处级干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及系主任参加会议。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铁军汇报了大讨论活动整体开展情况;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绍辉和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宝贵代表二级学院(部)汇报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
研究生处副处长董利民、科技处处长秦岭、教务处处长李奕松、人事处处长佟占军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汇报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内涵和课程建设、教师分类管理方面的内涵发展改革措施。
此次内涵发展大讨论,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内涵,梳理了学科队伍,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和方向负责人制度,确立了学科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科研主攻方向拟调整为资源环境、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村区域发展,通过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引领高精尖学科和高端人才培养,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和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支撑学科发展、创新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突破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体制壁垒,保障创新人才专心致志搞创新、出成果,建立导向明确、分类合理、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形成科研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机制。专业内涵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学校专业战略布局,坚持特色导向,提升特色专业内涵建设,以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为契机,强化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建设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改变考试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规范教学管理,把审核评估的要求常态化。学校教职工分类管理坚持按需设岗、坚持人岗匹配、坚持年度管理和聘期管理相结合、坚持学校、学院(部)分层管理,教师岗位分设教学型、教科型、科研型、推广型四种类型。

党委书记杨军讲话。他指出,学校内涵发展大讨论是我校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时期,在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涵发展,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大步迈进的过程中一次重要活动,既凝聚了智慧、共商发展大计,也为狠抓落实、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思想基础。
围绕学校下一步工作和未来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找准学校办学定位,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我们要力求精准正确地定位我们在首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服务首都发展体系中所处的坐标方位,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等基本问题,唱好适应、支撑、引领首都农林业发展的“三部曲”,不断激发学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服务首都发展的话语权、竞争力。
二是落实学生为本,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收获是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培养出适合学校定位的一流的优秀的人才。要落实学生为本,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在加快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统一思想,必须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基本原则。
三要注重深化改革,开掘促进真抓实干的不竭动力。领导干部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师生特别是党员干部、党员学术骨干教师们要率先垂范,勇当先锋。要大抓狠抓落实。要确保学校内涵建设在我校落地生根,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力量,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分管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治理能力建设等学校各项工作中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各级干部要俯下身子,“集民情、汇民意、聚民智”,发挥好“头雁作用”,树立标杆意识、进一步增强奉献精神,使我们的改革措施符合师生员工的期望,形成合力、同向发力。
他强调,新时代我校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新任务。今天的会议,既是盘点会、总结会,更是再动员和再部署。面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机遇,转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观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关键,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走出一条符合区位与行业发展需求、独具北农特色的发展之路,共同为北农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校长王慧敏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自去年12月学校启动“内涵发展大讨论”以来,各个学院(教学部)、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和有关安排,相继组织了学习讨论和措施拟制。整个活动目标明确、组织有序、参与范围广、讨论内容丰富,通过深入讨论,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碰撞了思路、凝聚了共识,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内涵发展大讨论”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丰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内涵发展大讨论”要告一段落、甚至要结束了,要把大讨论的精神延续下去,在持续激活发展活力上动起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力量,激活学校每一个发展机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深入交流探讨,力求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更加科学有效地突破。
会上,王校长还传达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她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旧的思维格局,积极围绕中央和北京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围绕实现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与学科需要等多个方面,充分认识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研判我们拥有的机遇和优势,结合大讨论的成果,不断创新制度举措,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