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程天赐通讯员张丽萍)7月19日,我国首批成功转入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克隆牛存活一周年了。主持并执行“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课题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倪和民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多项指标检验发现,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细胞转基因克隆技术生产体系,已可以用于安全生产转基因动物。这也意味着,应用该技术体系,继续研究攻关,就有可能获得拥有较理想的“大理石花纹肉质”国产肉牛,并部分替代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的高档牛肉。
2012年7月19日,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酸连接蛋白基因的秦川牛牛犊在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诞生。一年来,两头小牛的体重分别从出生时的21公斤和50公斤,达到现在的307公斤和403公斤。经美国Invitrogeng公司、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检测证明,外源的A-FABP基因成功转入基因组之中,并稳定整合。
《 农民日报 》( 2013年07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