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倩)“今天我们一起种的树很特殊,它们既是可以帮助京郊果农增产增收的果树,也是见证同学们成长的‘目标树’。”3月12日下午,在北京农学院校内实践基地,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园艺研究生1支部的20名研究生党员和2023级园艺1班的33名本科生,在张卿副教授的带领下一起种下百余苹果树、桃树、杏树和李子树。“春季果树种植有几个技术要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一是要将果树苗木有病虫害的根系...
3月7日,北京农学院新建的智能温室启用。该温室位于农学院校园西北角的图书馆背后,是一栋约3层楼高、宽敞明亮的玻璃房。智能温室占地约3000平方米,集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等智慧功能于一体,一年四季作物常绿,满足北京农学院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未来,智能温室还将作为北京中小学劳动农学教育实践基地,面向校外开放。智能设备一键启动在温室一侧的空地上,农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劳动教育(...
3月7日,北京农学院新建的智能温室启用。温室占地约3000平方米,集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等智慧功能于一体,一年四季作物常绿,满足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未来,温室还将作为北京中小学劳动农学教育实践基地,面向校外开放。位于农学院校园西北角的图书馆背后,一栋约3层楼高、宽敞明亮的玻璃房,就是全新亮相的智能温室。室外寒气未消,室内温暖如春,一株株番茄苗从栽培架上探出头来,长势正旺...
惊蛰刚过,春分未至。3月7日,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专业的同学们在校内新落成的3千平米智能连栋温室里,在一个个岩棉穴条上定植下了多个品种的番茄幼苗。在这个高度现代化且节能减排的温室里,同学们还将全程参加整枝、打叉、吊蔓、落蔓、病虫害防治、水肥控制等无土栽培的全过程管理,并将在2个月后迎来收获。北京农学院新建的这座温室采用国内领先的技术设计建造,未来不仅会承担校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将向社会...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春意渐浓,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的学生们又要开始为自己的“1米花园”忙碌了。3月4日,记者从大城子学校获悉,该校已有60个家庭的孩子们参与“1米花园”项目,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花园。学生们为自己的花园选址、开展创意设计,并在播种、维护、收获中获得知识技能、美的认知,提升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记者了解到,“1米花园”是北京圆网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由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指导合作,在密云...
初春的北京阳光明媚,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三合樱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大早就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穿梭在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温室大棚间,采摘、搬运、装车……几个小时后,几辆果蔬专业运输车被装得满满当当。“现在草莓处于采摘期,我们的草莓供不应求。”合作社副理事长朱宏旭带着记者走进大棚。棚内一簇簇草莓长势喜人,红彤彤的果实点缀在垄沿上,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一个大棚一年就能产草莓4000多斤,收入超过6万...
北京农学院作为一所北京市属高等农林院校,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和举措,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服务京津冀乡村振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北农力量。科技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铺开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河北等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围...
眼下,坐落在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北京农学院科技小院里,十余棚番茄正在经历关键的转色和膨果期。趁着春节假期,农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段留生带领师生走进科技小院,送技术讲科普,为种植户“把脉开方”。“西红柿的冬季栽培,最讲究的就是保温,25℃到28℃最适宜。”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室大棚,一层薄薄的水雾瞬间覆盖住了眼镜片,段留生一边摘下眼镜用纸巾擦拭,一边向大棚角落走去,“越往边上走越...
北京农学院师生利用假期开展农技推广、指导 —— 在乡村振兴“大课堂”中育才本报记者 施剑松 ■躬行乡村 赋能振兴一场寒潮下来,同一个大棚、同一种作物,有没有农业科技“保驾护航”一目了然。日前,在北京农学院(以下简称“北农”)位于北京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科技小院,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院长段留生教授带领团队教师现场指导田间作业的果农,传授番茄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眼里,没有...
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开设模拟面试训练营、拓展实习实践机会……正值寒假,北京高校推出一系列举措,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这个寒假,北京农学院位于昌平区的草莓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基地来了一批实习生。“在实习导师指导下,我利用芽变、辐射诱变、常规杂交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技术,培育草莓。新果拥有早熟、果味足等优质性状。”该校应届毕业生杨研是新实习生的一员,在基地开展草莓新品种选育工作。她的毕业论文也与之相...
简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开设模拟面试训练营、拓展实习实践机会……正值寒假,北京高校推出系列举措,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这个寒假,北京农学院位于昌平区的草莓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基地来了一批新实习生。该校统筹协调科技小院、科研实践基地等,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我利用芽变、辐射诱变、常规杂交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技术,培育草莓。新果拥有早熟、...
“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眼里,没有假期只有农时”。今年寒假,北京农学院组织数十个教师团队、数百名教师深入“三农”一线、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和培训。而这只是北京农学院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北京农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农林院校,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中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开好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组织引导师生在田间...
龙年开工首日,北京农学院教授张秋芝带领团队人员,在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的北农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给40多亩地的青贮玉米材料套袋、授粉,进行自交系选育、杂交种测配和优良组合制种。张秋芝的团队去年10月抵达“南繁”基地,春节期间一直在坚持工作,再有10天左右就可以结束授粉,等待玉米成熟。今年3、4月就能收获一批种子,晾干后运到北京,进行田间试验。“在‘南繁’的每一天都不能耽误。”张秋芝说,北方一年...
躬行乡村 赋能振兴一场寒潮下来,同一个大棚、同一种作物,有没有农业科技“保驾护航”一目了然。日前,在北京农学院(以下简称“北农”)位于北京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科技小院,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院长段留生教授带领团队教师现场指导田间作业的果农,传授番茄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眼里,没有假期只有农时。”段留生说。作为一所北京市属农林院校,仅今年寒假,北农就有数十个教师团队、数...
“谁说‘自找苦吃’不幸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波副教授团队的学生自豪地说。由赵老师带队,一批批研究生、本科生奔波在京郊田间地头“自找苦吃”,开展甘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用5年时间实现了北京地区甘薯新品种更新换代,产量翻了一番。这只是北农师生到乡土中国深处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的一个缩影。北京农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农林院校,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中心,在党委的...
眼下,坐落在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北京农学院科技小院里,十余棚番茄正在经历关键的转色和膨果期。趁着春节假期,农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段留生带领师生走进科技小院,送技术讲科普,为种植户“把脉开方”。段留生向种植户讲授冬季大棚番茄种植知识点“西红柿的冬季栽培,最讲究的就是保温,25℃到28℃最适宜。”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室大棚,一层薄薄的水雾瞬间覆盖住了眼镜片,段留生一边摘下眼镜用纸巾...
“学校会及时为大家提供帮助,保障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解决现实困难。”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 徐彦琳)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湖南、湖北、安徽等多地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局部地区降雪量超历史同期,雨雪冰冻灾害风险提升。2月5日、6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首都高校发布最新通知,提醒涉及区域同学注意人身安全,如家庭突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清华大学发布公...